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探索交流

瓷绘中的鱼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6-03-18 编辑:晓燕 点击:2405

鱼是古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的食物之一,也因此被人们视为祥瑞之物。春秋时,孔丘得子,有人赠鲤鱼一双为贺,孔子非常高兴,以为吉祥,为此甚至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到了孟子,则将鱼与熊掌视为最高贵的美食,并留下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文字,足见鱼在当时的身价。

古代陶瓷

六、七千年以前,新石器时期半坡氏族公社时期消费的仰韶文化彩陶器上,鱼纹成为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所绘鱼的图形拙朴心爱。其数量之大,线条之美,形象之逼真,令后人叹为观止。鱼,成了远古人类的图腾。这些古朴漂亮的绘画艺术,完整来源于劳动的理论和对自然界的察看和提炼,反映了当时人们以渔猎为主的消费活动,表达了捕获更多的鱼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美妙心愿。

汉代瓷器

在汉代,多将鱼纹刻划在陶或瓷的盆子等大型器物上。到唐宋时期,以鱼纹装饰陶瓷更为盛行。不只有鱼的瓷塑,还有双鱼连体瓶。划、刻、贴、印等各种作风和方式的鱼纹装饰大量呈现。在定窑白瓷上,划花、印花鱼纹最为形象生动。碗、盘内壁有荷叶莲花,器心水波荡漾,双鱼戏水相逐,生趣盎然。至于元、明、清的青花瓷器上,以鱼为纹饰那就更为多姿多彩,而且寓意丰厚深远,能够说构成了独具中国特征的“鱼文化”。

元青花

元青花鱼藻纹多画鳜鱼,大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情画意。由此可见元人对鱼文化同样喜欢。明以后则多画鲤鱼,表达了人们企盼“鲤里跳龙门”的不祥。鲤鱼跃于波涛之上,口中吐出水气,水气中隐约一条小龙飞上天空。大约这就是所谓“鱼化龙”了。传说鲤鱼跳过龙门便可成龙,比喻侥幸和高升,实乃文人对飞黄腾达的一种向往。所以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一文中说的:“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故“鲤鱼跳龙门”是古代常画的题材。

在民间,有许多以鱼表达不祥的用语,多采用谐音。如:鲤与“利”,鱼与“余”、“玉”等即是。由此便发明出许许多多寓意丰厚、方式漂亮的词汇来。又由词汇经过形象思想,绘制出生动生动的鱼的绘画来。各类鱼的图像一旦装饰到瓷器上,就大大增加了其欣赏性和艺术性,成为畅销的商品,也有了珍藏和研讨价值。比方常见的瓷画还有“渔翁得利”,一个渔翁捕得大鲤鱼时的愉快表情跃然瓷上;“家徒四壁”,几条金鱼水波中互相追逐嬉戏,寓意儿孙多且生动心爱;鲢鱼游于莲塘之中,自然是“连年有鱼”,童子抱只大鲤鱼,背后绘以牡丹,叫做“富贵有余”;一条鲶鱼游于水藻中,可谓“年年有余”。

总之,从瓷绘中能够看出,自古以来,鱼遭到人们的喜欢,人类与鱼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装饰着鱼文化的瓷器,其上多姿多彩的画面,不祥谐趣的寓意,很值得古陶瓷鉴赏者、珍藏者细细地玩味。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