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瓷器作品都会提到柴窑一词,似乎瓷器只要一粘上柴窑就身价倍增。但柴窑烧制与现在的烧制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却一直没有人能说明白。看景德镇的窑业发展,可窥知一二。
柴窑烧制难在何处?
一是政府明令禁烧柴窑,没有松柴供应,二是一窑下来,烧掉近2000斤松柴,成本相当高,三是烧一次窑要有一整套经验丰富班子集体协作,特别是把桩师傅,没几十年成功经验是不行的,决不是凑合几个人就行的,如果没有专门的资金保证和目的,谁也不敢轻易动火。
柴窑烧制与现代烧制内在差别:
景德镇柴窑因烧松柴得名,也称镇窑。在过去,砌造技术完全由家族行帮垄断,师傅言传身教,密不外传。每次烧窑前,必须请"挛窑户"专门检修,外人无法操作。一座窑使用60-80次必须重建,每烧1公斤瓷器需松柴2-3公斤,大的蛋型窑一次可烧10-15吨日用瓷器,需松柴25-40吨,小窑烧松柴的比例要高一些,当然成本就更高了。不是什么人随便砌个炉子就可以用几根木头烧瓷器的为保护森林资源,景德镇在50年代末期改烧煤、油时候,发现祖祖辈辈使用的配釉已经不适应了,高温下粘度降低很快,烧出来的釉面阴黄、沉碳、烟熏……注意一下上面话里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粘度,一个是釉面阴黄,其实这揭示燃料改进后温度曲线和窑内物质元素已经发生变化。古老的石灰釉已经不能用了,后来改革成长石釉,又叫5311釉。
古代釉水里面的天然着色氧化物含量高,在部分胎釉接合处产生一线窑红的现象,这是一种特征。在古代老柴窑的烧制环境中,那些着色氧化物是不用担心的,老柴窑可以灭掉它的危害,甚至在灭掉危害性的同时造出釉面白里泛青的玉质效果,巧夺天工。
煤窑、气窑、电窑呢?做不到。现代那些做高仿的,如果按古代配釉技术配釉,他必须得拿柴去烧,用其他燃料他烧不出来,哪怕用计算机控制窑内温度的变化也最多解决个“粘度”问题。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搞假釉面,即用适合现代气窑烧造的釉水做点手脚,加点东西,模拟一下,然后还用气窑烧,这种并不算高仿。
柴窑、煤窑、气窑的差别
我们经常听到商贩喋喋不休的说他们的仿品瓷器是“小窑”烧造,是柴窑烧造与现代液化气窑炉烧造的瓷器不同,如何如何与古陶瓷相同、“到位”。真的是这样吗?
景德镇对于烧成技术有一种执着的迷信,就是“烧成气氛”只要瓷器烧成后出现质量问题找不到其他原因时便一律可以归结到“烧成气氛”这一原因,仿古瓷产品凡是“不到位”“不看真”统统归结到终极原因“烧成气氛”。因此柴窑便被说成制作仿古瓷的根本条件,用柴窑烧成瓷器就可以仿古“到位“否则就无法仿制成功“到位”的仿古瓷,这种观念一直是收藏界的主流观念。
柴窑烧成的产品真的具有特殊的品质吗?
还是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烧成气氛”,“烧成气氛”又称为“烧成氛围”,广义的说就是瓷器坯体在窑炉内,转化成瓷器过程中瓷器周围的温度变化既烧成曲线,和窑内各种气体的环境状态,烧成曲线和各种气体的含量不同会改变瓷器胎体、釉面、发色等。
从表面看烧成技术是瓷器这种的关键,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在使用柴窑、煤窑时期同一座窑炉中,同一次烧成中所烧造的瓷器品质完全不同,这种实际存在的现象说明瓷器品质的不同“烧成气氛”绝不是根本条件,而是另有其他原因,在一定的烧成曲线和一定的气体环境下其他原因才是改变瓷器品质的根本原因。这些其他原因包括胎体、釉料、彩料的配方不同以及胎、釉的含水量,薄厚度,以及其他一些不同所造成的,当然在没有使用气窑之前,由于窑炉,特别是柴窑受木柴、天气、利润等条件的干扰不可能形成同一种烧成气氛,柴窑完全靠自然通风。所以景德镇有“七死八活九翻身”的俗语,就是说七月是最热最潮湿的季节,窑炉受气压影响不能正常使用,次品率过高,制瓷厂家不能正常生产是一年中最困难的时期。九月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是柴窑最好的烧成季节,烧造的瓷器质量普遍好,这一季节是陶瓷生产的最佳时间。
60年窑业的快速发展
景德镇因其保守传统五十年代以前一直没有人敢于在景德镇建造煤窑,或者“镇窑”之外任何形式的窑炉,1948年由于木材短缺,烧练费用成倍增加,抚州人修建了两座阶梯窑,由于都昌人的抵制,基本没有使用便废弃了,解放后生产恢复木材供应出现了问题,景德镇每年需要四十万立方米的木柴,如果生产继续发展需要量更大,50年代初开始窑炉改革,初期采用煤柴和烧,由于温度大大提高原来为柴窑配备的匣钵严重倒塌,产品破损多而宣告失败,可以看出这次失败主要因为匣钵耐火度不够,1956年宇宙瓷厂建造了六座方形倒焰窑并烧制成功合格的瓷器,1957年使用无锡利民瓷厂的图纸在曹家岭第二合作社建成93立方米圆形倒焰窑并成功投产,1958年开始大量推广这种圆形窑,到1959年这种圆形窑在景德镇已经非常普遍,到1965年已经拥有135座圆形窑,已经达到解放初期景德镇全部柴窑的容积。柴窑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建国瓷厂因烧制高温颜色釉尚留有柴窑。
在推广煤窑的同时煤气窑也在研制,1967年以后开始推广隧道窑,到1976年景德镇已经拥有15座隧道窑,1976~1984年期间各大瓷厂改用重油烧制瓷器,1984年有16座燃油隧道窑,同时许多煤窑也在使用,1984年以后煤制气隧道窑开始推广,但由于煤制气的燃烧值不能保障,严重的影响窑内温度,因此发展缓慢,90年代以后液化气窑逐渐一统天下,其他种类的窑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短短的60年景德镇烧造瓷器的窑炉从柴窑到柴煤混烧、煤窑、煤制气隧道窑、燃油隧道窑、再到液化气窑,走完了窑炉进化的全部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瓷器烧成技术变化对瓷器品质影响结果的完整记录,我们可以十分方便的从这几十年景德镇瓷器产品的品质看到烧成技术的改变是否会改变瓷器的品质特徵,只要我们了解几次烧成技术改变后瓷器品质的变化状况,就可以知道各种窑炉究竟是否可以影响瓷器的各种品质特徵,使我们在瓷器鉴定研究中把握更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