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股民信心的影响,当股民对一支股票失去信心,大量抛售的时候,股票的走势很可能会跌入低谷。与股市类似,艺术品市场同样需要信心的支撑。当国人更多的将艺术品作为投资和理财产品时,这种信心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尤为明显。
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中国的中低端艺术品市场曾遭受严重打击,市场发展陷入低迷。然而在一些经济学家眼中,如今的艺术品市场所遇到的困难比2008年还要严重。原因是当时的艺术品整体水平还不及现在,而如今市场确实已经呈现出有价无市的情况。那些在2010~2011年以高价成交的普通藏品,如果在今天出手的话,只能打个七八折。
要想了解如今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从敏感的古玩商身上就能窥见一斑,“三年不开张”的局面大量存在,而能否“开张吃三年”就不一定了。喜欢大手笔的他们,甚至在房租的涨幅上都过于敏感。与古董商相比,收藏者也处于煎熬当中。归根到底就是市场的闲钱少了,而好东西少露面,市场流通的还是普通货为多。一部分“熬不住”的收藏者或行家有可能折价套现。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企业进入收藏品市场基本都是抱着投资的心态,很少有真正为提升企业文化而收藏艺术品的,而工薪阶层更是越来越少以玩的心态入市,金钱的诱惑似乎比艺术更加诱人。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面对市场困境时,一些真正的行家还是颇为淡定的,海外“淘宝”的行动依然在继续,只是策略有所改变,挑选一些性价比高的艺术品并控制好数量,让自己有能力“持货”等待市场回暖。市场的调整也是难免的,在调整的震荡期信心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市场出现回暖向上趋势,人们就会入市,到时整个艺术品市场都会重振信心,继续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