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的重要发明之一。它与青花瓷制造技术类似,都归于釉下彩的一种,釉里红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通过1300度的高温烧制而成。因为铜元素在高温下极易蒸发,因而要烧制出完满的釉里红产品,是相当不容易的。
因为釉里红的烧制技术难度大,因而很难大批量的生产,直到今日,我国乃至全世界所展现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也不过只有数十件,所见外型也屈指可数,主要有大罐、玉壶春瓶、梅瓶、高足杯等,其中玉壶春瓶最为多见。此前在东南亚区域出土的釉里红水盂、小罐等归于景德镇元代外销瓷,都是制造相对粗略的产品。
元代釉里红瓷器在装修上除了以铜红料描绘纹饰外,还常联系划花、印花、刻花等装式手法一同运用。从装饰效果看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白地红花纹,就是在胎体上直接以氧化铜料涂绘纹饰,再罩釉烧成;二是釉里红留白装饰,是以釉里红打底,留出空白胎体描绘花纹,花纹则多以刻花、划花体现,构成红地白花装饰效果;三是用铜红彩料随意涂绘,构成不规则的红斑块纹饰。此外,元代还有将釉里红与青花一同体现在同一器物上,构成“青花釉里红”的全新创作品种,但传世极少,可谓是凤毛麟角。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纹饰题材相对简单,纹饰绘画也有一定特色,如玉壶春瓶常在口内一周涂施铜红,外壁上下通常绘有数量不等的铜红彩线纹,罐类则喜用菱形开光,开光内绘以山石花卉或花鸟纹等,边饰纹样多采用不共邻的变形莲瓣纹。
元釉里红瓷器的普遍特征是:色彩深浅不一、少见鲜红色,多为深暗的红色或淡红色,有的因温度不行或温度过高呈黑红色或失容状,铜红纹饰晕散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