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探索交流

“珠山八友”的演变历程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10-02 编辑:若水 点击:2001

围绕“珠山八友”的成员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中国名瓷网在此将张学文、耿宝昌和秦锡麟三位老师通过多方采访与资料的查证得出的结论引用如下。

“珠山八友”的形成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以王琦为首,汇聚了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八位名家,组成了最初的“月圆会”。以吟诗作画为宗旨,更符合“月圆会”成立的初衷。此时的王琦不仅画艺精、修养高、经济富裕,而且为人慷慨大方,深得众人的尊敬,可谓德高望重,因此大家常在他家聚会。王琦的老师邓碧珊,擅画粉彩鱼藻,江西余干人。为清末秀才,学问超群,诗、书、画具佳。最早用九宫格彩绘瓷像,王琦早期瓷像技法即由他传授。珠山八友成员中何许人专攻粉彩雪景;毕伯涛专攻翎毛花卉,善作诗词,常与八友研讨瓷画题诗提高瓷画的文化品位。科班出身的汪野亭、刘雨岑、程意亭,潜心文人画与瓷艺的结合,成果丰硕。

中期阶段:由于邓碧珊、王琦先后于1930年、1937年辞世,此时以王大凡为主,八友聚会更具商业性质。期间应客商之求,绘制四块或八块有人物、山水、花鸟、鱼藻、梅竹等不同画家的不同画面成堂配套瓷板画,八块一套的条屏瓷板尚缺二人,很自然地便常邀请徐仲南田鹤仙汪大沧等几位名家配画。由于汪大沧生活较散漫,在性情和画风上也与他人有所差异,同时又常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影响大家不能按期交货,故邀他配画次数越来越少。徐仲南、田鹤仙山水,人物、花鸟亦很擅长,但汪野亭山水较为出众,并主攻山水,故徐仲南改画竹,而田鹤仙改画梅,以适应客商对不同画面的需求。

在“珠山八友”的传世佳作中,几个人合作配套的瓷画作品,目前所见最早为1937年,如《粉彩十件头文具》,有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徐仲南、田鹤仙等人合作。

晚期阶段:抗日战争期间,虽说景德镇没有沦陷,但常遭日本飞机的轰炸。空袭的逃避和瓷业的萧条,使“珠山八友”的活动,处于一种不正常状态。不少人都离景返乡,靠卖字画度日,八友人存而活动却无,“珠山八友”似名存实亡。抗战胜利后,又受频繁战争的困扰,20世纪40年代后,“珠山八友”作为一种组织活动已逐渐萎缩,加上珠山八友中的何许人、汪野亭、程意亭等相继去世,虽然后期尚在世的八友中又邀了方云峰张志汤等几位瓷艺高手配绘瓷板画,但远不及“珠山八友”黄金时期,也未得到社会的公认。

新中国成立以后,“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刘雨岑以及徐仲南、田鹤仙、毕伯涛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感召下,又重振旗鼓,为振兴景德镇陶瓷美术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但这时主要是“珠山八友”的个体行为。

从遗存的作品及有关资料来看,作为瓷艺家群体的“珠山八友”,其最活跃的“黄金时期”,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珠山八友”实际活动时间并不很长,但它所形成的一代画风及其对景德镇瓷坛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这里无意将“珠山八友”成员作历史性的定论,亦不作任何的“正名”,因这些都无关紧要。“珠山八友”毕竟不是什么功勋爵位、荣誉职称,而仅仅是一个萃集了一批重要文人瓷画艺术家的松散型社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珠山八友”是以王琦为首、将文人画应用到瓷艺上的一个“新粉彩”画派,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里程碑。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