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中,拥有许多优秀作品。但是,由于艺术作品本身在市场中的沉淀时间较短,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与其艺术价值的背离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谨慎入市、注重艺术品自身艺术价值的深度挖掘,应当成为投资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不二法则。
严格地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只能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尽管也时常有当代艺术品的交易行为出现,但远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更是借助于“外力”而生成的,从其诞生之时就存在三个不成熟:一是投资人结构不均衡导致投资主体的不成熟;二是市场生成机制与运作规范的不成熟;三是大量涌入市场的艺术家创作主体性缺失导致艺术品创作的不成熟。成熟艺术品市场中,一件艺术品只有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市场沉淀才能突显出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如此火爆又怎能算做成熟?
更应警惕的是对作品创作的主体——艺术家而言,许多艺术家面对市场财富的诱惑,迷失了自己,艺术创作主题、创作作品成了上经济“项目”,一时间千军万马搞“波普”,如此壮观的场面透射出的是艺术作品创作者的不成熟。
面对日趋火热的交易场景和不断攀升的市场价格,投资人应多一分理性并与市场保持适当距离,这是艺术品市场规避风险的最佳方式。
投资艺术品不能不看市场价值,但也不可过于看重市场价格,因为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艺术价值,市场价值只是其艺术价值的市场反映,而这种反映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扭曲和不真实的。另一方面,市场价格往往反映某位艺术家的某件具体作品的价值,而非其艺术家所有作品都具有同等的单位价值。比如说,某位艺术家的某件作品在今年的春拍中拍到每平方尺10万元,但不能说该艺术家的所有作品就具有了同等的市场价值。
因此,评估一件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不仅要将同时期其他相似风格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横向比较,也应将作品放在该艺术家的创作历史维度中进行纵向参照,对市场而言,最好的艺术家的作品应有最高的市场价值;而对作品而言,每个艺术家最成熟,创作状态最好的作品才应是最有市场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