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作为文化的物化形态,包含着人民大众的智慧和创造,体现着地域文化传统和特色,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创新性一直维系着文化的平衡。然而当我们步入现代社会时,许多陶瓷艺术正濒临“人亡艺绝”的失传境地,比如,古彩、墨彩、堆雕、捏雕等难度比较高的传统工艺,造成工艺文化链的断裂,从而导致文化生态的失衡。
一、陶瓷艺术源远流长
我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陶瓷艺术。
中国的陶瓷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形态资源是极为丰富,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清晰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最终又有统一的格调从而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是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袭制的传承方式保持了陶瓷文化的纯真性和艺术的个性特征。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制作环境中,安定、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展现人的本能力量,布利于制作者与制造物的情感沟通,人情味和亲和感自然地融入制作过程和制造物之中。
现代人对生活中物品的需求,除了功能的需要外,越来越注重情感因素。现代都市人向往大自然,追求返璞归真。正是这种心态的呈现,而以手工单件制作的陶瓷作品,其中蕴涵着艺术家们的聪慧、技艺和陶瓷材质的本来韵味,恰好是现代人最为珍惜的,它适应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因为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的,所以它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让使用它的人感觉到温暖……作为我们,更应该保持的恰恰就是从前那个时代里人们曾经珍重的那种待人的‘真诚’”。这使得陶瓷艺术得以代代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久远的陶瓷艺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作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传统陶瓷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确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具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文化艺术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陶瓷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和艺术心智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真实存续,在任何时代,我们都没有理由将其抛弃。
二、陶瓷艺术的形神
形态是陶瓷艺术的造型主旨,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它们的造型方式,却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比如粉彩的发展过程就很有代表性她是明清时代陶瓷艺术的重要品种之一。清雍正时,粉彩进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无论造型、技法、纹饰,都达到极高的水平。雍正时,无论是官窑瓷器还是民窑瓷器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出现很多传世的精品重器。
清乾隆官窑粉彩传世品较多。乾隆粉彩不仅结合了康熙与雍正两代的制瓷工艺,还吸收了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独具特色的粉彩瓷器。表现出色彩繁多,器型独特的特征。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也是精益求精,无论是大型的重器还是精巧的饰品都表现的极端完美。其中需要尤为注意的是,具有独创的陶瓷镂空工艺的镂雕瓷,因其独特性而受到了广大藏友的追捧。
乾隆后,粉彩瓷器已开始走下坡路,虽然道光、嘉庆、宣统各代均偶有精品出现,但无论是陶瓷工艺,还是艺术表现力都已无法与清三代相媲美。
民国时期粉彩主要是以我国陶瓷史上最后一个督陶官郭世五仿制的以雍、乾粉彩和带有斋堂款识的粉彩为主要代表。郭氏仿雍正、乾隆的珐琅彩和粉彩瓷,胎质纯白、画工精细、色彩华丽。他继承乾隆时的施彩方法,以珐琅彩为主,部分纹饰加施粉彩,画面纹饰精美,生动活泼。其款识均为红彩篆书或楷书“居仁堂制”、 “觯斋主人”、“陶务监督郭葆吕谨制”等。这种粉彩瓷器精晶在当时古董界称为“洪宪”瓷或称民国珐琅彩。由于工艺水平很高,当时“洪宪”瓷名噪一时,也为后世景德镇粉瓷的再次复兴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建国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景德镇的粉彩有了新的发展,也出现了一批有着极高文化修养的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作品也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之后,粉彩这项优秀的传统工艺仍在继续向前发展。但是因为其艺术上表现力的丰富以及丁艺上的特殊性,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极高艺术造诣,想要创作出精品、名品绝对是一种奢望。不过对于这项优秀的传统陶瓷工艺,仍然有人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坚守着阵地,维护着景德镇粉彩陶瓷艺术的尊严。古人有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凤声。”这也是景德镇老一辈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共同的心声。
除此外,形神态也是陶瓷艺术的重要思想,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往往与前一个时期大相径庭,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在这些形式多样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气质,不论是彩陶上稚拙的鸟纹和蛙纹,还是元朝青花,雍正粉彩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淘洗之后,仍然呈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活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而这种神韵的传承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
陶瓷作品题材多种多样,风格典雅别致,意境深邃,细颖灵秀,形象生动,神态传情,才能充分体现了陶瓷艺术语言表达,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染和享受。
三、陶瓷艺术的想象空间
陶瓷艺术非常注重通过“虚”和“留白”来体现艺术家的情怀,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同时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现出画面的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空白处是虚,也是实,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观赏者自然会产生联想。由此可见,中国绘画最重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正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
人们之所以世世代代都喜欢陶瓷艺术,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画面背后,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象征意义来。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还体现在表达方式倾向含蓄、委婉,注重性灵与心象的流淌。艺术家有更大的表现自由,其神思可以浮游在宇宙乾坤之中,飞来飞去,飞上飞下,而无所不在,无所不见。于是,东西南北,天上地下和万里河山皆可尽收其中。艺术家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景致,真正超乎自然真实的约束。
四、总结
中国瓷器艺术在其发展中虽历尽沧桑,但总体趋势仍随社会的前进而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并以它累累硕果步入新的世纪,植根于民族传统的瓷器艺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意识融合交织中,逐步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
在以追求艺术向前发展的同时,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应着眼于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追求,使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以活态的形式保留和发展陶瓷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