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爱英青花斗彩《鱼乐图》瓷瓶
斗彩,瓷器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创烧于明成化时期(1465—1487),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斗彩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活涂染青花轮廓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继而在釉上按图案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3到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成化斗彩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
斗彩一词始于清晚。清代瓷器专著《南窑笔记》曾有“填彩”的说法,其工艺特征与斗彩一致。所以主要使用斗彩装饰手法的瓷器也常简称为斗彩。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孰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斗彩”又称“豆彩”,因为绿色如豆青。还有“斗彩”称“逗彩”,因为釉下与釉上彩似在相互逗趣。
从“成化斗彩”看“斗彩”的彩绘方法:在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金代磁州窑系统已有红、绿、黄彩等相结合的釉上彩制品。明宣德时,斗彩初露芳容。成化御用斗彩器,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湾故宫博物院。由于是宫廷御用珍赏品,制品少而精粹。在明万历朝成化斗彩已身价增倍,成化斗彩及其名贵,最主要是贵在彩饰工艺上创新与精湛。用“精工细作”概括成斗彩的品质完全恰当。成化斗彩在胎釉、色彩、造型、方面的特色有进一步的认识。成化斗彩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从色彩上看可以说富贵而华贵,“运用不同选料和配比,做出多种彩色,是成化时期制瓷工人的巨大创造”。造型方面成化斗彩无大器,从现藏作品看,最高的瓶高约为19厘米,最大的碗口径约为23厘米,盘的口径约为16-18厘米,杯的口径约为7-8.5厘米,罐的高度约为8-13厘米,高足杯高度约为7.6厘米。由此可见,成化斗彩器胎釉细腻柔润,造型精巧秀雅,色彩明丽清新,不愧为一代名瓷。
当代学者对“斗彩”的认识:从各种资料看,明清两代关于“斗彩”与“五彩”的称谓没有区别,凡青花与釉上各种色彩合绘的器物统称五彩。足见古代瓷书中五彩的内涵非常广泛。清乾隆以后,受《南窑笔记》的影响,逐渐出现“斗彩”、“填彩”、“五彩”之称,但对斗彩的理解大不相同,有的与方言联系在一起,有的是望文生意,使用“逗彩”和“豆彩”。当代学者对彩瓷的研究科学化,根据彩料和工艺方法除青花外又划分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