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周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拍卖公司的成功落槌,2014春拍的重头戏经过香港与北京各两轮拍卖后宣告结束。尽管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历经了两三年的沉寂,内地市场并未延续香港苏富比4件亿元拍品出现的盛况。内地艺术品市场总体依然处于“不温不火”的调整状态,成为业内共识。与市场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利等国内拍卖行巨头在市场调整期显得更加“兴奋”:不断开疆拓土,组建保利文化集团在香港上市;而匡时、苏富比北京等知名拍卖行应对市场调整期也做足了功课,由简单的预展模式转变成讲座、私人洽购加预展的模式,大打文化品牌。面对市场调整,巨头扩张,对于尚在成长时期的中小拍卖行来说,可谓是“内忧外患”。那么,中小拍卖行的出路在何方?
中国名瓷网认为:在拍品的设置上,中小拍卖行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进行综合拍卖的同时,需要开发新的艺术门类,并在这一门类中坚持寻找最好的艺术品提供给自己的客户。在坚持特色拍品的同时,还需要利用专业的知识对市场进行培育,与一批新兴的买家群体共同成长,共同探讨艺术的内涵,多一些和买家的互动,使他们参与其中,这样才有可能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欧美市场中,几乎有99%的拍卖行都是中小拍卖行,有的特别小,但是又极为专业,专门拍卖一个小门类,如邮票、古籍、钱币等。甘学军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拍卖行来说,要学习的应该是欧美中小拍卖行的运作方式。这些小型拍卖行,大多是传承已久的,规模很小,但是都在某个领域里非常专业,是低成本运作的专业化公司。很多经营者本身就是某一个门类的顶级专家,都曾著书立说。所以,中小拍卖行应该在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上,在某一方面做出特色,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