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企业355家,比2011年增加46家,增速相较上年度有所减缓。新增企业依然集中在京、沪两地,前者18家,后者17家,其他地区11家。在355家文物拍卖企业中,有227家企业具备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128家具备第一、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
除了20余家有一定规模的拍卖公司比较活跃外,大量拍卖公司生意平淡甚至惨淡。以京津地区为例,70%公司盈利能力欠佳,甚至亏损,有的公司一年中仅勉强能维持一场拍卖。
因为拍卖公司入门并不高,加之社会爆炒的“拍卖暴利”传说,许多收藏家或有一定资金实力者都开始涉足该行业,都想进入这个“两头赚取佣金且可夹卖私货”的市场牟利。事实上,此行业入门门槛低,但日常运营门槛却很高,考验着一个企业的鉴赏能力、征集能力及对客户的说服能力、忽悠能力等。
大多数公司处于发展阶段,除了有可以开张的些许资金外,缺少规模、品牌、口碑和买卖家资源,运营中难度重重,常出现“拼死凑成一本书,招商过程累吐血”局面,有的拍卖会参与者寥寥,其间多数是托儿。于是,“假拍”、“拍假”、“事先收取图录费”、肆意吹牛炒作等问题层出不穷。为拼知名度,许多公司就出现“拍出世界纪录”、“汉代玉凳”等笑话。
一个好的拍卖公司,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经过苦心耕耘、不断积累、市场磨炼而博得生存空间。新诞生的企业,须从山脚起步,需长期磨炼和品牌增长,眼望山巅、好高骛远万不可取,这不是做长久生意的思路。不谋长久而营小利,必然“起点低”,也就不会引人关注。
创新是一个新生企业该思考的问题。这种灵活应是处于“山脚”拍卖行的强势,不与强者争主项,而从杂项、小项入手,做一个有特色的企业,譬如专拍油画、专拍古籍、专拍瓷器、专拍钱币邮票。别总想着一夜暴富,争取搞出特色、将小项做强再谋取做大,若长久坚持,必然也能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拍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