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始于唐朝,历史悠久,存世数量较多。其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典雅的风格,为历朝历代收藏家所青睐。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11月9日,青花瓷总上拍量为44,701件次,成交25,831件次,总成交额为100.92亿元人民币。
青花瓷拍卖,自20世纪90年代在香港佳士得在中国首次推出之后,北京翰海、中国嘉德、上海朵云轩、香港苏富比等拍卖公司陆续推出。目前青花瓷已成为各拍卖公司竞相征集和拍卖的重点品类。尽管自90年代,青花瓷拍卖已逐渐升温,但至2003年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自2003年春之后,青花瓷上拍量迅速增加,成交量和成交总额虽然也有增加,但增幅相对缓和。这与瓷器市场整体的发展密切相关。
2005年秋至2011年春,为青花瓷拍卖市场亮点频现期。2005年秋,青花瓷拍卖形成了一个小高峰,上拍数量为2,438件次,成交1,308件次,成交额为6.36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春增加了3.41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15.56%,这主要归功于本季度高价作品的诞生: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推出的“元 14世纪中期 青花[鬼谷下山]图罐”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29亿元人民币(USD27,610,880)的高价收入囊中。该作品作为首件过亿的青花瓷,不仅刷新了青花瓷的世界拍卖纪录,且一直独居榜首,并一度引发人们对青花瓷的追捧,促使其市场行情迅速攀升。该青花图罐并非元青花上乘之作,拍卖之前底价仅为100万英镑,专家估计至多能拍到800万英镑,而最终以2761.01万英镑的高价成交,原因主要在于:一、该作品为元代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器物,流传有序,为荷兰藏家家传之品;二、拍卖公司的品牌和信誉为该作品增分了不少;此外,国内外买家激烈竞价,这也是形成此高价的因素之一。
自此至2009年春,青花瓷拍卖市场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在2006年秋,上拍量达至历史高峰,为2,660件次,而成交量为1,324件次,成交总额为4.80亿元人民币。之后,随着艺术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酝酿,青花瓷拍卖在2011年春爆发,在上拍量增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成交量和成交额达至历史最高,分别为1,783件次和13.47亿元人民币。2011年6月5日,北京保利推出的“清乾隆 黄地青花折枝花卉梅瓶”以5,98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位居本季度首位。这一季度青花瓷市场的爆发,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季资金流动性过剩,及前一年高价成交所形成的传播影响和放大效应使沉寂多年的世家旧藏为前所未见的高价效应而心动,流入市场套现。这种市场的虹吸效应使一些平时没有抛售意愿的旧藏流向市场。
从2011年秋开始,青花瓷上拍量和成交量不断下滑,成交总额更是直线下降,青花瓷市场进入调整期。截止目前,2012年秋青花瓷成交总额仅为2.82亿元人民币,基本回到2009年春的水平。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秋拍刚进行了一半,很多数据还没有统计进来;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随着世家旧藏珍品的流出,目前很少有精品流出,且市场整体进入调整期,买家更加理性和谨慎。故今秋青花瓷拍卖市场仍会处于缓慢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