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仿汝釉天圆地方葫芦瓶
此作以葫芦之形为本,上圆下方造型始见于明嘉靖时期,上腹部椭圆形,自束腰向下腹部自然过渡,变化为方形,器形稳重端庄。它用以体现道教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含有天地交泰之意,其成型难度较大,成品率低,远过于一般器形。其通体施仿汝釉,釉汁肥厚,莹润如脂,其色青中微泛粉白,如雨过之后晴朗的碧空,釉面布满鱼子纹开片,细如蝉翼,端正中透出灵气,深得宋瓷三昧。
清雍正 豆青釉三孔花插
青釉为中国传统釉色之一,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继承宋代龙泉窑的优良传统,工艺技术已臻炉火纯青,对青釉颜色控制自如,烧制出釉色、质感不同的青釉品种。此件三孔花插为清雍正帝钦定的瓷器新样,有《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实载,该品尺寸小巧,俊雅可爱。盘口封顶,上开三圆孔,束颈,腹部扁圆,造型极为夸张。通体施豆青釉,釉质肥腴纯净,不着纹饰,突出形佳色美,尽显雍正帝含蓄而高雅的艺术品位。品相保存良好,颇为难得。
清雍正 豆青釉瓜棱式葫芦瓶
青釉葫芦瓶为清代官窑经典品种,器形仿自宋元时期制品。其型浑圆可爱,唇口外翻,下腹部五瓣瓜棱形,通体施豆青釉,釉色沉静滋润,釉面失透,丰润肥腴,如初熟的葫芦,釉质匀净,美不胜收。由于尺寸较小,既可陈设观赏,又适宜上手把玩,为雍正官窑之隽品。其器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郊坛下官窑灰青葫芦瓶较近(参见《宋官窑特展》,页94,图56),尺寸亦相仿,或即脱胎自此类清宫旧藏的南宋官窑。
清雍正 霁蓝釉盆托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雍正十年(1732)九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著寄信与年希尧,将霁红、霁青、均窑、汝窑小花盆、水连烧造些来。”拍品应为此类器中的水连(奁),用作承托同一釉色之花盆。此器形体小巧,胎体厚重,外壁饰凸起的菊瓣纹一周,内外均施霁蓝釉,釉面凝厚,呈色浓艳,口沿及外壁菊瓣纹釉面因高温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使得釉色更富于变化。
清乾隆 霁红釉胆瓶
霁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在还原气氛下烧造而成,因受窑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发色纯正鲜艳者十分难得。清乾隆官窑在严格的制度下,烧造技术成熟,用以陈设、赏玩的红釉品种更是不乏佳器。颈口细长,溜肩下垂,腹部形状如胆。通体施霁红釉,釉面密布橘皮纹,发色凝重如牛血,玻璃质感强烈,犹存永宣时期宝石红釉之遗风。
清三代,由于皇帝的重视,在景德镇设置了督陶官,专门管理制陶事务,使得景德镇颜色釉大放异彩。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仿前代颜色釉的精品,而且在仿制的过程中还出现了新的品种,如郎窑红、霁红。可以说,清代的督陶官在清三代的瓷器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