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探索交流

景德镇印象:雕塑瓷厂(一)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31 编辑:张博 点击:2816

   中国古陶瓷协会瓷雕研究所所长刘德荣邀请刘远长参加一个瓷雕艺术座谈会,参与座谈会的人不仅包括景德镇雕塑瓷厂党委书记、副厂长等高层管理者,还特意请来原雕塑瓷厂老艺人的后代,讲述其先人的从艺经历。

    欣然赴约,在那场于2012627日举办的小型座谈会上,他还是最健谈的与会者。73岁的他从景德镇瓷雕艺术史讲到雕塑瓷厂的创立,从雕塑瓷的兴盛说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如果不是有人提醒他我们该吃午饭了,已滔滔不绝连续讲了2个小时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雕塑瓷厂厂长刘远长还意犹未尽。

  景德镇陶瓷雕塑博物馆已在有关部门立项,不日即可在雕塑瓷厂内诞生,刘远长显得很高兴,景德镇的瓷雕堪称复杂手工劳动的代表,而雕塑瓷厂里的艺人常能将这种劳动展现到极致。

梦起金鸡山

    1956年下半年的一天,金鸡山来了一群不速之客,金鸡山位于景德镇东城区曹家岭以东,时常有狐狼兔獐出没,被称为荒山野岭丝毫不为过。传闻有人在此山挖出过黄金对鸡,故而被唤为金鸡山。

  这群闯进金鸡山的人可不是为了寻宝,而是要在这荒凉之地建设工厂,时值新中国成立不久,生活有了盼头的人如同打了鸡血,只要是上头一声令下,哪怕是遇到天大的困难,下面也会毫不犹豫地去付诸实施。

  于是原本为狐跳狼跃之地的金鸡山,仅在半年之后就出现了砖木结构的车间与简陋的宿舍。由景德镇市美术社、雕塑社和试验瓷厂三社合一组建的工艺美术瓷厂,于195731日正式迁入金鸡山,580名员工全部搬迁到新厂工作。

  这数百名员工里,就包括在国内外陶艺界享有盛誉、后被瓷雕界尊称为三老的曾山东、何水根与蔡敬标。

  踏进金鸡山的曾山东显得有些彷徨,此地实在过于偏僻,就连喝口水都成问题。工人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提着水桶到距厂址数里地外的水源地打水, 当然这并非让曾山东烦恼的主因,须知他的父亲曾龙升人称瓷雕曾,与天津泥人张(张明山)、佛山陶塑刘(刘泽棉)齐名,父辈的光环实在耀眼,这让曾山东颇有些诚惶诚恐,担心自己一朝不慎便会辱没曾家的声名。

  曾山东的同门师兄弟何水根与蔡敬标亦是如此,尽管作为瓷雕曾的关门弟子,他们继承了师父鬼斧神工的瓷雕创作技艺,圆雕人物、镂雕楼阁等无一不精,可曾龙升的名头实在太响,自己在创作时略有差池,便可能成为旁人嘲笑曾门一派的把柄,给瓷雕曾的英明抹黑。

  三位曾氏门人与刘祖燃、张新喜、黄生根等瓷雕艺人被工艺美术瓷厂委任为师傅,在创作之余还要将技艺向十三四岁的小徒工倾囊相授。那时的景德镇陶瓷行业不再保守,解放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是老艺人的口头禅,把持着柴窑业的都昌余氏便严禁本族人将挛窑技术外传给异姓人士,违禁者会被族人五花大绑丢入石灰池溺烫而死。

  建厂初期的工艺美术瓷厂分为成型与彩绘车间,下设原料、烧炼、装坯、红炉、选瓷以及模型等小组,主要生产罗汉观音、福禄寿三星、关公老爷等传统瓷雕工艺品。以曾山东为首的曾氏门人与刘祖燃等艺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思,试图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将前人的瓷雕技艺进一步发展。

  1959年,曾山东与父亲共同创作的大型瓷雕《天女散花》被存放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无人知晓14岁时便能独立创作的曾山东此时到底在想些什么,但他在瓷雕艺术界的地位就此奠定。何水根与蔡敬标也不甘人后,各自在瓷雕领域开创出一片天地,两人创作的《达磨》《五子罗汉》等传统瓷雕作品达千件之多,如今已成为陶瓷艺术品收藏家苦心搜罗的不世奇珍。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