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康熙晚期时,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的珐琅作坊,在传统的铜胎画珐琅的基础上,引进了外国的各种珐琅材料和珐琅画技艺,烧制出瓷胎后,再画上珐琅彩画,则被成为“珐琅彩”。珐琅彩瓷胎质地细腻,釉面莹润如玉,色调明快艳丽,制作工艺精湛,有油画的效果,远远不是其他瓷器能比较的。虽然作为瓷器中的“贵族”,珐琅彩瓷的生产历史却很短暂,只有在清朝康熙、雍正至乾隆中期前后,大约40年左右。
珐琅彩瓷
珐琅彩与中国传统釉上用的材料是不同的,珐琅彩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溶珐琅聊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品种非常丰富,主要有白、绿、黄、蓝、紫、矾红、胭脂红、赭、墨等等,并且有浓淡之别,更有中和色出现,如倭瓜黄、杏黄、蛋黄、葵绿、孔雀蓝、孔雀绿等等难以计数。
在制造过程中,珐琅彩瓷是非常复杂、精细的,需要先在景德镇挑选最好的白色瓷胎,然后珐琅料需从欧洲进口,再在北京由宫廷专门设立的“珐琅作坊”里彩绘、焙烧,整个过程中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由于珐琅彩瓷造价成本高,且数量少,仅供皇帝后妃秘玩,其艺术水平也是最高的。故在清末之前,出自清康熙乾隆盛世三朝的珐琅彩瓷器是百分之百的宫廷御用品,是绝对不会出现在民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