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禹县,目前已发现窑址上百处,其烧瓷时间创于唐而终于元。以八卦洞窑为代表。八卦洞窑经过1974年的发掘取得了可喜成就,解决了大量传世官钧器物底刻数目字的花盆、樽、洗等的产地问题,出土标本表明这类器物是北宋后期为宫廷烧制的陈设用瓷。除烧钧瓷外,八卦洞窑还烧印花青瓷、白地黑花等民间用瓷。2004年对官钧窑的调查发掘又取得了新的资料,可以看出其烧瓷时间延续到明代,因而对官钧窑的年代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的专家认为是明代器物,一部分专家坚持为宋代,也有专家认为这批器物的时代有早晚之别,即既有宋代,也有元、明时期的。
对于钧窑陈设用瓷,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其为皇家制作,工艺精良,胎釉质量好,与民窑器物有很大不同。其器物主要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等博物馆,国内外其他博物馆也有少量收藏。从器物的胎色来看,民用瓷与宫廷用瓷的胎都为灰色,民窑器物的胎也有粗细之分。宫廷用瓷的胎经过严格加工,其制作精细,胎的断面细腻平滑,更符合官用瓷器的标准。
官钧窑器物最具特征的除上述胎质的特点外,主要是造型与釉色。
器物造型多为陈设用瓷,造型主要有各式花盆、盆托、鼓钉洗、出戟樽等,其用途主要为陈设及种植花草。一般多花盆、盆托配套使用。四方形花盆配有四方形盆托、六方形花盆配有六方形盆托,菱花式花盆配有菱花式盆托,等等。只有少量几种器型找不到配套件,如仰钟式花盆与鼓钉洗未见到与之相对应的器型。这批陈设器物大小不一,底部一般刻有一到十的编号,一号器物最大,十号器物最小。每一号之间相差约1厘米左右。数字有先刻与后刻之分,先刻者为器物烧造之前所刻,后刻者为器物烧制之后所刻,先刻者笔画粗而深,后刻者笔画细而浅。除数字以外,器物上还有刻宫殿名称的,如“建福宫,竹石假山用”“重华宫,金昭玉粹用”“灜台,静息轩用”“灜台,涵元殿用”“养心殿,长春书屋用”等,也是后刻。
徐小明 清茶代酒
从釉色来看,钧釉是一种窑变釉,属于一种二液相分相釉,比可见光的波长小得多,能按瑞利定律散射短波光,使釉呈现美丽的蓝色乳光。因此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是钧窑的基本釉色。所谓窑变即是釉中铜元素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还原成铜红的过程。因釉的配方、烧成温度与气氛以及窑位的不同,钧窑器物的釉色千差万别,绚丽多彩,常给人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这正是钧釉瓷器的魅力所在。
分明釉是是某些高温釉在烧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有其特定的化学组成范围,主要特点是硅铝比要比不分相的透明釉明显高,磷含量也比较高。这种釉在烧成中,会分离成两个成分不同,互不混溶的液相,其中一相以无数孤立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个连续相中。
钧窑的大部分民窑产品的基本釉色是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有天蓝、月白、天青等色,有些器物带有紫红色版块。紫斑是在天蓝或月白釉上饰有紫色版块,其着色与铜红为主要着色剂的普通单色铜红釉明显不同,这种紫斑的着色剂除了铜以外还有铁,实际上是青色和铜红的合成色。
官钧器物为典型的窑变釉,釉有明显的窑变流纹。在天青或紫红色的背景上密布着淡蓝色或蓝白色的窑变流纹,蓝白交织的颜色变化和生动美妙的窑变带给人们美感与美妙的遐想。整个釉面呈现的主色调有海棠红、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名贵釉色。器物一般采用多次施釉的方法,釉层较厚。其化学组成与一般的青釉不同,其主要特点是高硅低铝,硅铝比较高,低铝有利于分相釉的形成;另一个特点是这种釉属于石灰釉系统,氧化钙和氧化锰含量较高,有利于分相釉的形成。其次釉中氧化磷含量也高,有利于分相。因此钧釉与其他釉不同,呈现出变化万千的釉色。
传世宋代官钧陈设器物的釉有玫瑰紫、海棠红、天蓝、月白等釉色。这些釉的基本色调在同期民窑器物中都有。但又有所不同。民窑器物与宫廷用瓷装饰方法不同,民窑器物是在天蓝、月白釉上饰以红色斑点,两种色釉色调对比鲜明;而陈设用瓷釉的配方与民窑显然不同,铜红与其他金属氧化物在高温烧成中自然熔融,红中有蓝,蓝中有红,千变万化,难分你我。因这种配方而产生的“蚯蚓走泥纹”也是民窑器物中少见的。从传世器物的釉色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
带红紫色调的釉有玫瑰紫、海棠红与丁香紫釉,在官钧窑器物中数量较多,有的通体紫红色、有的渐变紫红色、有的天蓝渐变紫色。有些器物上下颜色不同,上面蓝色,下面紫红色;有些器物内外颜色有别,内为天蓝或月白色,外呈现红色。这类器物有樽式花盆、仰钟式花盆、出戟樽、四方形花盆、海棠式花盆、六方形盆托、莲瓣式花盆与盆托、葵瓣式盆托、鼓钉洗等。这种釉应当是官钧器物中烧造比较成功的釉色。
天蓝釉器物有尊式花盆、葵花式花盆、海棠式盆托、鼓钉洗、六方花盆等。
月白釉器物有出戟樽、樽式花盆等。这两种釉在官钧器物中也较为常见,在纯然一色的釉面上也有变化,与各种紫红色釉构成了官钧窑器物缤纷的色彩。
在官钧窑器物上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一些器物的釉面出现长短不一的线纹痕迹,专家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叫“蚯蚓走泥纹”,这种现象在官钧窑器物中较为普遍,而民窑器物中较为少见。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钧窑器物多次施釉,釉层较厚,坯体在干燥过程中釉出现裂纹,在入窑烧造过程中,表面釉融融,把裂缝又填平了,而裂痕依然在的缘故。
历代仿钧
正因为钧窑创烧出的这种乳浊釉,釉色变化万千,打破了古代瓷器单一釉色的格局,丰富了瓷器的釉色品种,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官窑、民窑竞相生产,在南北方较为流行。
宋元时期仿钧
钧窑属于北方青瓷系统,起源于唐代花瓷。已发现宋元时期烧钧瓷的瓷窑已有六省市20多个县市。钧窑系以河南禹县钧台为中心,河南临汝、郏县、新安、安阳、宝丰、安阳、鹤壁、林县、淇县、浚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都烧钧釉器物;河北磁县、山西浑源、怀仁、临汾、晋城及南方浙江金华、广西兴安、柳州也发现烧制钧瓷的窑址,它们之间形成了以钧窑为中心的钧窑系。从各地烧制的钧釉瓷器总体来看,以河南地区烧制的钧釉产品质量较好,釉色鲜艳而较为稳定,禹县以外的河南地区瓷窑产品都较为接近,胎釉的差别也不是很大。河北磁州窑的钧釉因其地理位置与河南比较近,特别是与河南安阳临界,因此在产品上与安阳等窑的产品差别不是很大。而山西地区所烧钧釉器物胎釉特征与禹县钧窑差别较大,产品釉色灰暗者多,胎也较为粗糙。而南方仿钧在造型与釉色以及烧造工艺方面与钧窑有很大差别。
广西兴安、柳州仿钧
宋代广西的兴安窑、柳州窑亦烧制钧釉器物,有乳浊釉与窑变花釉两种。兴安窖仿钧釉中釉色以灰蓝色为主,有的还有印花装饰;另一种属于窑变花釉,是黑褐色釉与窑变釉交融的釉。柳城窑的钧釉器物与兴安窑的相似,钧釉器物外壁装饰有刻花菊瓣纹,具有广西地区特色。
明清时期至民国仿钧
景德镇窑清代各种釉色的烧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仿钧以清代雍正时期所仿最好,造型、釉色及工艺特点与宋代钧窑最为接近,仿制的器物有莲瓣式盆托、鼓钉洗等,有的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乾隆时期的窑变釉烧造的亦很成功,如窑变双耳瓶等釉色娇美。景德镇雍正、乾隆时期还烧造有炉钧釉,属于低温铅釉,先高温烧胎,然后施底釉和面釉,再低温烧成。从传世器物来看,雍正款的炉钧釉红蓝相间,釉面流淌大,有红点者为佳;乾隆款的炉钧釉釉面流淌小,以蓝点为多见。道光时期的炉钧釉流淌现象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用毛笔绘成的。
宜兴窑仿钧
明清时期宜兴窑仿钧釉的产品称为宜钧。宜钧产品的胎有陶质与炻质两种,其制作方法与唐钧相似,先施黑釉,然后再洒白釉,烧成时两种釉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分相。宜钧窑器物配方各时期不同,清代釉中含6% Zn0和2%Pb0,主要着色剂是铁和铜。所仿钧窑桃式洗是其成功之作。
现代仿钧
现代仿钧从50年代开始,河南地区已恢复钧窑的生产,烧制有钧红釉、窑变釉等。模仿官钧窑的器物有鼓钉洗、海棠式花盆、盆托等。80年代以后,模仿官钧釉的水平越来越好,各家模仿有各家的特色,模仿的器物造型种类也更加多样,模仿向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2012年参加了“大宋官窑”仿制宋代官钧窑瓷器鉴定会,大开眼界,是目前看到的仿制官钧窑器物种类最多、造型较为准确、器物线条变化和比例适度、釉色接近宋代官钧窑的作品。所仿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天蓝、月白诸色,与宋代官钧窑器物比较接近,官钧窑器物釉面的蚯蚓走泥纹的特征也比较接近宋代的特点,代表了当今仿制官钧窑器物的较好水平。但从仿制的总体特征来看,也带有现代工艺的某些特点,如器物的釉面更加细润和亮丽,代表了当今钧釉瓷器的制作水平,把对官钧窑器物的仿制推向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