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瓷 古代瓷器釉色之一,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常见赤褐色或暗褐色瓷器,黑釉瓷始现于东汉中、晚期,盛行于唐代,到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当属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相媲美。到了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大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了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而釉料可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在东汉、东晋等早期时候黑釉都属于石灰釉,到了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釉、兔豪釉、玳瑁釉等都属于花色黑釉。
中国名瓷网 油滴天目茶碗
油滴釉,黑釉中的名贵结晶釉之一。盛烧于风靡点茶与斗茶的宋代,以建窑产品质量最佳。油滴釉属于结晶釉,由于烧成时铁的氧化物在该处聚集,冷却时这些局部形成过饱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从而形成“油滴”斑。其特点是在釉面上散布着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园点,大小不一,大的直径达数毫米,小的只有针尖大小,形似油滴,故名“油滴釉”。
油滴因其酷似鹧鸪鸟胸部羽毛的斑纹,在宋代也被称为“鹧鸪斑”。油滴盏和兔毫盏一样,都是当时倍受珍视的饮茶用具。
建窑黑釉兔毫茶盏
兔毫,黑釉的名贵品种之一。兔豪釉是在黑釉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故称之为兔毫斑,兔豪釉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在烧制过程中,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
在1300度高温下,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便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从而形成绚丽的兔毫斑,故称“兔豪釉”。
兔毫早在宋代初期已出现。历代诗文中常提到的玉毫、异毫、兔毫斑、兔褐金丝等,都是对兔毫的不同称谓。福建省很多瓷窑都烧制带兔毫纹的黑盏,命名为兔毫盏,以建阳窑的产品最著名。江西、四川、山西等地的瓷窑也烧造兔毫盏,但数量比福建少。
吉州窑玳瑁釉罐
玳瑁釉,黑釉的品种之一,产于吉州窑,釉面黑、黄等色交织混合,色调滋润。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做成;生坯挂铀,入窑焙烧后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并重烧一次,由于釉层的龟裂、流动、密集、填缝,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故称“玳瑁釉”。据考察,广西地区也有仿吉州窑玳瑁釉标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