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花瓷历史悠久,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明代到清朝各个朝代也都有相应的青花瓷,并且都各具特色,可谓缤纷多彩。
宋代以来景德镇瓷器是以青白釉刻、印、捏塑、点褐彩装饰为主。元代中后期景德镇陶工们真正掌握了用钴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成功创烧了青花瓷,从此翻开了彩绘装饰瓷器的辉煌的一页。元代延佑时期的青花瓷使用的青料为国产高锰低铁型青料,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到元代至正时期,青花料是从海外输入的,属于高铁低锰青料,所以典型的至正青花料呈色浓艳青翠,多有点晕散现象,料浓处有下陷的黑褐色结晶斑点。海外输入的元青花料,即苏麻离青,是未经淘炼加工的原矿。因青花料中的杂质会干扰青花呈色,青料越纯净呈色越鲜艳,反之越灰暗。由此可见元代陶工能对青料原矿加工淘炼和把它分为不同等级,如同国画颜料的朱砂淘炼出头朱、二朱一样,不同要求的产品选用不同等级的青料。
青花的蓝色,源头不在中国。中国人一向不崇尚蓝色,崇尚蓝色的是中东和蒙古,而中东工艺品上的蓝色颜料,中原并没有生产,于是元朝统治者为了生产青花,开始大规模地输入;到汉人建立的明朝,失去了对中东的控制,固有的输入方式中断,于是开始了不断另辟蹊径,寻这种蓝色原料及其代替品的路程。因此,在明朝不同年代的青花,蓝色亦有明显差异。
现代国内外学者一致共识是元代中后期青花瓷器用的苏麻离青,明永乐、宣德成化早期也用的是苏麻离青。到了宣德以后,明朝对于航海事业无以为继,国力亦急速下滑,土木堡之变后甚至堕入亡国边沿,景德镇亦骤然跌进低潮;到史书再明确记载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后的成化年间。这时候,出现国产替代品平等青。平等青是典型的国产材料,虽然同为蓝色,但平等青的表现力非常纤弱,很淡,略带灰,成为了成化瓷器的特点。
到了明正德年间,前期还是用平等青,到了晚期开始用回青。回青的色泽非常浓艳,蓝得发紫,像佛像头上的颜色,因此又叫佛头青。嘉靖、万历,皇帝对瓷器的奢侈,以及国力的中兴(多得张居正变法),国家开始输入颜料,也就是这种回青。嘉靖迷信道教,万历则极度奢侈,两人都于生产瓷器绝不吝啬,成为明代青花另一重要时期。
到了万历中晚期时,石子青及浙料开始盛行。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万历以后,明朝已经步入尾声,天启和崇祯两朝,都不是有作为的年代,景德镇虽然有生产,已不能和前朝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