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北宋以前,龙泉窑属于初创期,北宋起初具规模,制瓷技艺相当成熟,窑厂沿龙泉溪下游两岸逐渐扩展。至南宋和元代,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形成了一个以龙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窑场众多的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出现了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
龙泉窑粉青凸花瓷葫芦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龙泉窑到了南宋,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南宋龙泉窑的突出成就,表现在薄胎厚釉技术和造型和装饰手法。
北宋以及北宋之前的青瓷,施釉以薄挂为主,釉层多在1毫米以下,故釉色较淡,青、黄不一。南宋龙泉窑推广了薄胎厚釉技术,烧制一些胎薄质坚,玲珑端巧,美观适用的青瓷,这时,创制的粉青、梅子青在器物的断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多次敷釉的工序,有些釉层比胎骨更厚些,釉色晶莹青翠给人一种春节愉快的美感。两宋官窑虽有美丽的粉青釉,但都有开片,尚未能克服釉与胎之间膨胀系数的差异。只有南宋龙泉窑的白胎青瓷,釉色均匀,晶莹如玉,无论在科学或艺术的要求上,均可称上品。
南宋龙泉瓷的器形,很讲究各部分的比例、结构和线条的变化,以精致简练的技巧,严格认真的制作态度,向小而精方面发展。这时大型的器物不多,一般盘、碗之类的日用品,很少超过30厘米直径。随着南宋经济、文化的发达,瓷器的使用范围更加宽广,不仅限于日常饮食用具,在一定程度上还作为美化生活艺术品。因而它的产品种类显著增加,形式也更为优美完备。
采用瓜果和花卉的形态来设计器形,又是南宋龙泉青瓷另一特色,如荷叶盘、莲蓬碗、桃洗、菱花盘、葫芦瓶、白菜瓶、海棠瓶、瓜式壶、莲花式和橄榄式鸟食罐等,广泛运用自然界植物的题材,赋予青瓷优美活泼的造型,突破几何形曲直线规律的束缚,扩大瓷器的造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