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太白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东坡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作为盛酒容器的酒瓶则经历了天然材料、陶、青铜、漆、瓷、玻璃等各种材质的变化。相比于今天唱主角的玻璃酒瓶,瓷制酒瓶在历史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玉壶春瓶了。
这件作品名为螭耳描金福寿纹玉壶春瓶。撇口,双耳,圆腹,圈足。瓶身绘寿桃、蝙蝠、缠枝牡丹纹,寿桃寓长寿,蝙蝠寓多福,缠枝牡丹纹寓意富贵绵长。瓶口、肩部和底足分别绘如意纹和回纹寓意事事如意,连绵不断。其间有描金卷草纹饰,敷色艳丽,画工精致。
玉壶春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典型器物,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关于“玉壶春瓶”名字的来源,一般的书籍都说是因宋人的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但完整的诗句是什么、什么人作的、题目是什么,都不得而知。 “玉壶”二字出现要早于宋,或实指玉制的壶,或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壶。具有实际意义的玉壶用途也有所不同,或是一种陈设品,或装水用作报时的滴漏,或盛酒用作酒瓶,或作为照明的灯具。
至于“玉壶”与“春”联在一起为什么就指这种形制的瓶类呢?玉壶春3字连在一起使用至迟在元代就出现了。 《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里有记载:“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可见,“玉壶春”是一种酒的名字。加之唐代人们多称酒为“春”,后代沿用,因此有专家认为 “玉壶春瓶”的名称是因“玉壶春”酒而来。
玉壶春瓶在宋代大量烧制,再加上玉壶春酒的名气,到了元代,逐渐从实用酒器转变为陈设瓷。它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此外造型除圆形外,还出现了八方形,釉色、纹饰也变得华丽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