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玩,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血脉传承的载体,收藏它们,是对祖先们历史遗物的尊重,并且通过收藏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历史的存在。通过研究和论证,可以让我们正确的矫正历史错乱,领略曾经的历史原貌,品味它们的工艺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这大概就是收藏的意义。
那么,作为今天的收藏者面对庞大的收藏群体,有限的真品文物,赝品横生的市场,不靠谱的权威鉴定,如果不具备辨别真假文物古玩的眼力和正确的收藏观,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和投资发财的梦想,盲目地进到这个江湖里只会撞得头破血流,甚至倾家荡产或者变成神经错乱的疯子。这种结局还谈什么收藏成功?能正常退出来就算非常幸运了。成功,并非收藏一些普品和一些开门的行货就算成功。真正的收藏成功是要经历很多磨难和多个修炼的,没有那个成功的收藏大家是随随便便就达到一定高度的。
这其中大概就要经历一段从初玩到瞎玩的几年,撞的“皮青脸肿”和被骗的“七零八落”之后幡然醒悟,然后踏踏实实的重头学习,开始请教正经圈子里老师,务实的收集到代的大量标本残器,深度对比和考察相关的馆藏器,拜访考察行里资深收藏人士的相关藏品,反复研究各类层级的高仿和作旧方法。这样还要熟练掌握各个阶段的一二线价格和市场价格套路。在具备一定眼力的基础上,闯荡各个渠道,建立一定的人脉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收藏理念。
但即便如此,你最后获得的也不可能藏尽所有,小收藏有小的成功,单一收藏门类有单一的成功,综合收藏有综合规模的成功。用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形容高层次的收藏最恰当不过了。收藏文物古玩,不但要体现它们的品相和珍稀度,关键还要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单纯的投资性质的收藏,虽然一些举拍回来的天价藏品很能吸引眼球,但从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标准来检验,充其量不过是资本市场上牟利的一个“工具”而已,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拥有许多这样的“天价国宝”并不能证明就是成功的收藏,说不好还是“烫手的山芋”和即将“刺破的气球”。所以古代文物艺术品的收藏或者投资性质的“收藏”,在确保真、精、稀的前提下,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具备是衡量是否收藏成功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