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天气预报说有大雨,局部有暴雨。心想,反正石家庄是个缺水的城市,多下下雨挺好。还未去上班,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今儿下午和晚上预报有大雨,而且还有可能暴雨,好多都把化肥撒进去了,就等着下雨,不用浇地了。”到了单位,仔细瞧了瞧天气预报,的确是大雨。本身我是一个喜欢下雨的人,再者农民朋友需要雨,不断下沉的水位也需要雨,我满心期待地等着下一场通透的雨。可是,一天下来,几次瞅着窗外,就没瞅见雨来。清晨醒来,看到地面上半湿半干,这就是大雨洗礼的迹象?不一会儿,晨阳隐约洒下来,瞧瞧天气预报——中雨。
看来,这雨啊,和艺术的收藏规律倒有一些相像的。好多收藏艺术品的朋友可能不断地在问一个问题,哪位艺术家的作品值得收藏啊?这可不好回答。倘若根据现在的职称、价位,告诉您这位艺术家作品收藏价值大,但保不定哪一天他的作品就停步不前了,而一些后生晚辈,却宛如一匹黑马奔驰而来。就像这前些天的雨,天气预报不是也没猜准它来没来啊?前一波的艺术风云,谁又能预料下一波它会按规律来吗?
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艺术品收藏价值应该是按辈分的,比如瓷器。当代瓷器卖得最火的应该是王锡良、张松茂等老一辈的艺术家,接下来主要是出在“50后”和“60后”,再下面该是“70后”和“80后”了。但艺术成功的规律毕竟不像菜市场排队买菜,按前后顺序轮着来。不妨我们和中国的富人现象做一个类比。在任何一个其他的国家,50后的人会比60后的人多一点儿钱,60后的人比70后的人多一点儿钱,大家以为这样才符合正常,才符合规律。但是就是在中国,70后的人既比50后的人有钱,也比80后的人有钱,这群人呢?身体还可以,卡住各个位置,而且他们悄先买了房,把房价拉高了,最后一人赚几套……
艺术圈,论资排辈有一定道理,但你不能否认,大家通常以为的“乳臭未干”者火了;当你把眼睛盯在“新锐”青年时,说不定白发苍苍者大器晚成了。这就是艺术有趣的地方。
换言之,即使这个艺术家很火了,保不准这位艺术家以后会不会变,譬如水墨国画者跑到景德镇去研究青花了,搞艺术者想着参禅诵经了,或是迷上古董艺术品投资胜过自己的创作了……
所以,收藏者奔着投资的目的搞收藏,恐怕会很心力交瘁。其实,艺术界很难准确的预言未来,因为艺术的价值出乎于人们的审美习惯,开拓人们的审美视野。它来去无踪,飘忽不定,像雾像雨又像风。爱收藏,爱艺术,不是赌博,不能靠运气。爱收藏,不妨把她化为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平常生活,时时用心去体会,真正去拥有她,所以,我们倡导的理念是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审美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