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玉玺
提及山西富豪,人们印象中都会想到的是山西煤老板。近年来藏市出现了大量低调的山西买家,他们进入国际艺术拍卖场,对艺术文物进行投资与维护。有专业人士称:山西买家是目前世界艺术品拍卖领域惟一能和世界级收藏家竞价抗衡的中国买家。香港甚至有媒体发出感叹:只有“山西藏家”自己知道买下了多少宝贝。但即使是老资格的拍卖行工作人员,对这个群体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现在北京艺术界算是繁忙的月份,因为各大拍卖公司都在这个季节预展和开拍,拍卖师、画廊主、艺术家和收藏家都关注即将喊出的一个个数字。拍卖场上的山西老板犹为惹眼。
“这件才500万,买一件放在家里吧”,在北京国际饭店看嘉德拍卖预展的时候听山西口音说这话,忍不住回头看,身边有四五个挤在一起看瓷器的壮实男士,一看就是新手。类似的口音六七年前出现的时候,我还有点惊讶,可很快就习以为常了:山西煤老板不仅举国皆知,还不时出现在国外媒体上。
山西藏家第一人赵星,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曾担任过山西省图书馆的馆长,也是山西著名的书法家。上世纪90年代,赵星开始接触国际艺术品拍卖,是山西走入国际拍卖场的第一批藏家。他最早收画和瓷器,后来延伸到宫廷御用的钟表、印章之类。近些年屡创高价的中国古董拍卖纪录有好几项都是他创造的。
“山西藏家”对待媒体记者的办法通常是不见面,不提供电话号码。如果是被友人推荐不好推辞的,他们也是要下记者的号码,然后用不显示来电的隐藏号码打来,在电话中礼貌地聊上几句。这些人为何如此神秘?是个性低调还是另有原因呢?
其实,山西不仅有煤老板,地产、冶炼、运输都出富豪。他们除了买房买车,十年前也开始涉及艺术品市场,四五年前已成为一股不小的力量,明证是2007年开始,北京的好几家拍卖行都在太原举行预展,香港佳士得2008年也去凑过热闹。比拍卖行早发现山西老板潜力的是房地产商,2005年以后一拨拨北京开发商前往山西路演,凭着楼盘模型就卖出一批批的房子。收藏艺术品的山西老板虽然数量远远少于收藏房子的,可实力人物出手也颇可观。现在,对山西的重量级藏家来说,预展去不去太原不是问题,各大拍卖行总会及时把图录寄送给他们,他们也会抽空飞到香港、北京去看拍卖预展。
近来和一些山西老板有过接触,在外界的眼里他们是“土豪”,收藏艺术品以出手大方著称,似乎品味不怎么样而且容易上当。其实这有点夸大了,收藏圈的真真假假自古皆然,为此“交学费”的富人不止山西人,京津、江浙、广东恐怕都不在少数,何况,连著名的国立博物馆也有看走眼的。
收藏界的“山西藏家”有这样几种类型:首先是上文中提到的出手阔绰的“顶级富豪“们,这个人群的数量大约有十几人,收藏的大都是顶级艺术品,近年来出入海内外拍卖行频频举牌的正是他们。多数是山西的民营企业家,官窑瓷器、名人字画、皇室用品都是他们热衷的对象。第二类,是山西收藏的“中坚分子”,他们大多有着数十年的收藏经历,本身爱好文化,对某一专项的收藏颇丰,有灯具、青铜器、钱币、佛像等等,但作为投资领域的收藏品不多。第三类是对收藏感到好奇的入门者,这里面有财力丰厚的煤老板,有地方实力派人物,他们有的迷信古董买卖充满了暴利,有的借此来进阶进圈,这部分人并不多,但因为其强有力的收购反而容易引人注目。
的确,山西的文化氛围不像北京、上海那样多元和浓厚,收藏圈的趣味的确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对油画、当代艺术之类极少接触,不像北京、上海收藏圈那样古今杂陈,圈子丰富。山西老板爱买古代文物,尤其是名头很大的皇家瓷器、玉器、书画之类,一出手就几十万几百万,似乎容易,其实内心有自己的计较——毕竟这是自己的钱,谁也不愿意买到假货,也希望能在未来升值。有老板私下说他为了避开假货,尽量买大拍卖行的、流传有序的玉器、明清书画之类,“瓷器造假容易,明以前的绘画说不清楚,我觉得不太踏实。”他们多对自己藏品的数量、品类不愿意披露,很低调,不像北京、上海部分藏家那样爱在媒体上抛头露面。
与山西老板的收藏爱好有关,这些老板都有各自的“收藏顾问”,一般是当地收藏协会或者文化圈的精明角色,研究过瓷器书画,像军师一样给老板出主意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这些人的眼光如何真不好说,有的老板早年收藏听一两个人的,就容易出问题。我问一些老板,为什么不多找找北京的各路专家“兼听则明”,他说“也不是没人找,可骗子到处都有,北京的最多,有时候还不如家乡的人可靠些”。
毋庸置疑的是,山西,尤其是太原,已经成为了收藏之风兴盛的城市。程寿康这样评价:“我们研究中国的收藏市场很长时间,1998年开始巡展。现在上海和北京展出多,如果在内地找第三个城市的话,太原肯定是首选。笔者也是山西人,作为山西的一份子,我景仰那些热爱艺术、从海外收回流失文物的低调收藏家,也衷心祝愿山西古韵文化传承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