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探索交流

无限空间 转换角色之现当代陶瓷艺术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31 编辑:张博 点击:1526

陶瓷收藏

好的瓷器,千锤百炼,练到炉火纯青,犹显收藏价值。换一句话,不管那瓷是唐,是宋,还是元明清,只要它值得收藏,迟早都会像古瓷一样身价百倍。也如同古老的镇窑,如果只是死守着这堆文化,不去发扬传承,那么,它永远都只是一个供人瞻仰的窑,而如果能让它在延续中获得新生,又何尝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呢?所以,对待瓷器收藏,需细细考究。

陶瓷艺术,最早可追溯到8000万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当华夏先民将湿润并塑形的陶土与火融合,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种“生活用品”会不断大展,最终成为艺术宝库里的珍品。瓷器,被深深烙上了久远而厚重的历史感,就算到了现代陶艺的时代,老百姓还总是觉得那是一门古旧的艺术。这或许是一种局限,但又何尝不是一种优势呢?现代人的想象力究竟可以在陶艺上产生多少火花?除了作为装饰艺术品,他们还能承担些什么?

螺旋打转,一个字母符号还是一种海底生物?作者谓“弗洛伊德的幻想”,原来这只是幻想,那么“望”呢?是一群眼珠朝着不同的方向茫然而沮丧地张望。长期以来,人在艺术品中被展现不同形象。此时作者简单地把一只只眼球分别放在姑且当做“身体”的小圆柱体上——这就成了一个个人。

陶瓷杯随意捏揉,似乎更容易彻底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而这些抽象完全颠覆了人们古旧的固执观念,在色彩已经成为陶瓷“装扮一新”的前提下,它们似乎真正“焕然一新”了。生命力在视觉艺术上的迸发,有一种逼人的震撼,这种力量可以无限辐射,而囿于灯光下的欣赏,却及其容易慢慢流失掉。

土与火的结合创造了陶瓷,材质奠定了它的品性——那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样东西。它开始时是灰不溜秋的外表,暗沉而粗糙,经历了“唐三彩”、“青花”,一点点细腻、艳丽和高贵起来。

朦胧的玫红、青涩的嫩绿、低调的古铜、尖锐的湛蓝——这些色彩极富现代感,披上了这层外衣,陶瓷被装扮一新了。这种新意是当代人热爱的张扬和梦幻,既迎合了现代都市的摩登,也做到了适当的收敛。于是,这样的陶瓷作品逐渐“大气”起来,放置它们的空间似乎狭小了些,也许,它们该从屋子里走出来。

用一把放大镜来看他们——这是品味这些陶瓷艺术时的突发奇想。如果它们被无限放大,从小装置到大雕塑,是否更具风情和价值呢?艺术家们和政府相关部门一直都在为抹去城市雕塑的苍白而费心尽力。既要创新,又要传统,既要体现全球化的现代性,也不能遗失传统文化的民族感。

陶艺,本身的材质就带有抹不掉的华夏情结,曾经以为它摆脱不了瓶瓶罐罐的“守旧”,变作别的形式会显得怪异而难以接受。这些青年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却从装饰一新,最终让我们耳目一新。那是古中国的文明结晶,在新时代焕发的艺术新生,相信陶瓷队伍中有了他们的加盟,定能为传统陶艺注入新鲜活力,使其焕发青春魅力。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