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时期的瓷瓶
连日来震惊国内外媒体的收藏界大事:一个乾隆时期的瓷瓶被中国买家以超过5亿元人民币天价购得。拍卖行对该瓷瓶最高估价120万英镑(约1285万元人民币),最后在大陆竞拍者互相加价后拍到5亿元。英媒称中国人不惜代价的背后是“瓷器爱国主义”。《新京报》“当竞拍价急剧飙升,那位出售瓷瓶的英国妇女几乎晕了过去。”《每日电讯报》报道说。最后,加上佣金和增值税,瓷瓶身价达到5300万英镑,这让拍卖者和出售者都狂喜不已。“拍卖师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他几乎敲坏了木槌。”《太阳报》说。
据悉是一对中年英国兄妹在打扫去世亲人的房间时发现的乾隆时期瓷瓶,拍出超过5亿人民币天价,震惊英国媒体。有英国记者称,天价购文物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而英国网友直叹中国富豪“愚蠢”。
中国人的出价竟然震惊了英伦,甚至连卖家都颇感受宠若惊。不过,究竟是中国人多花了冤枉钱,还是英国卖家不识货,恐怕还不能轻易得出结论。事实上,既然瓷器本是中国的绝活,这样一件瓷器的价值如何,中国人的确应该更有发言权。可是,将中国富豪海外天价抢购流失文物归之于国人“瓷器爱国主义”,英国媒体恐怕有些自作多情。
不可否认,作为瓷器之国,国人对于瓷器当然有着特殊的情感,尤其是对于流失国外的文物,那段屈辱的历史至今也仍然时时触痛着国人的神经。某种程度上,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对于中国人而言的确是无价的。既然如此,5亿元买回无价文物,似乎也不失为一笔划算的买卖。于是乎,一件中国瓷器竟然以超出卖家预期售价的39倍之多成交,在英国人看来,还真是只能用中国富翁们的“瓷器爱国主义”情怀来解释。
不过,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瓷器爱国主义”的说法其实站不住脚。首先,让流失文物回国,的确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爱国”行动,但是,让文物回国是不是需要一掷千金,显然需要打上个问号。某种程度上,中国人高价竞买流失的中国文物,未尝不是对文物盗贼们的鼓励与纵容,甚至是变相承认了文物流失的合法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爱国主义”,恐怕不应该出手阔绰,而恰恰应该主动抵制流失文物的海外交易。
即便退一步承认中国富翁的竞拍是出于爱国主义,那么按理来说,流失文物已经落入了中国买家之手,竞拍的中国富翁应该见好即收,然而中国竞拍者对流失文物竞相叫价,“瓷器爱国主义”竟然可以如此不顾成本地内讧,恰恰说明这样的交易其实与爱国无关。
爱国不必拘泥于固有的形式,在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的眼中,爱国同样可以多元化,甚至可以具体而微的体现在不同的细节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人的确不必拒绝“瓷器爱国主义”。但是,中国富豪海外5亿天价抢购流失瓷器,无论是从其具体表现,还是联系当下国内收藏品炒作的热潮来看,其实更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商业投机,扯上爱国,实在是被英国人误读了。
在此,中国名瓷网认为爱国主义无价,归还流失文物是一种国家行为,想问拿掠夺的国家文物去公然拍卖不可耻吗,在19世纪,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走所有珍宝,这是一个大国背负100多年的耻辱……那些花巨资买回被英帝国抢走珍宝的中国富人,的确有些‘愚蠢’,但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从小偷手里买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真正的文明……但英国人却没有这样的耻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