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新闻资讯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探索交流

话收藏各有脉络

来源: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时间:2014-07-31 编辑:张博 点击:1825

张兰收藏的《三峡移民》

张兰收藏的《三峡移民》

收藏事业古老而新兴,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收藏自是古来有之。如今后金融危机时代,“复苏”成了最流行的词语。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国,艺术市场也复苏得更快速、更火热。究其原因,还是源于“新”字——市场的新力量、新活力、新的藏家。但是,笔者发现艺术市场上古代书画板块表现为暴涨,而当代艺术并没有太大起色,又作何解释呢?

德国著名的当代艺术评论家乌苏拉·帕南斯·布勒教授曾说:“中国的藏家在购买艺术品时,往往更加看重艺术品的历史价值,喜欢盖棺论定的东西。”这应该是中国当代艺术在目前相对而言颇受冷遇和争议的原因之一。不过,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中也有这样一类,他们认为,收藏,不仅可以收藏过去,同样可以收藏当下,收藏未来,而且这一切仅源于兴趣,源于爱好,源于一种生活方式。

反观市场博弈

王艺(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

王艺谦称自己的当代艺术品收藏不多,也未整理。他的理由很简单:“不是时候。”

针对当代艺术,他正在写的一篇文章《谁在叼住资本的奶嘴》里谈到,真正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是众多收藏家和各种艺术基金,特别是国外艺术基金,所以“资本的奶嘴效应”就很典型。谈一种艺术形式,要从包括概念、代表人物、艺术风格乃至其产生的影响力等全面看,整体把握。而这些因素今天来看都不明朗,当代艺术也就实难评说。王艺认为,当艺术经过不断摸索的过程沉淀后,自然会形成一个群体的概念、代表人物、艺术风格和整体影响力,目前,这些东西还在过程中。虽然这个过程很精彩、很有看点和故事性,但不代表就一定能有形成某种风格和流派的特征。很多人和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昙花一现就蒸发了,消失了。对当代艺术的总结,应该给艺术家一些时间,给市场一些时间,也给评论家一些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各方极尽表达和宣泄,最终梳理出逻辑脉络。当下的当代艺术,只是青春前期,缺乏理智和思考,只注重形式,较少关注精神实质。而市场只有一个冷热的来回,如果由此就总结出规律和趋势,是不靠谱的。艺术市场的问题简言之即博弈。由不理智,到半理智,最后进入理智状态。

他的收藏渠道通常是一级市场,也有文人间的交往,“各留墨宝”而得,他注重作品的流传有绪。碍于各种原因,他说自己的收藏目前不会拿出来展示。尽管王艺对自己的藏品三缄其口,但提到作品的选择,他推崇有文化信息含量,对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有揭示的作品,能碰到这类作品,要看“良机”。

他并不把作品的升值性放在第一位。“有些作品升值的机会大,但收藏性不强,它无非只是升值的标的物而已。即短期的市场价值和真正的艺术价值两个不同层面的判断选择,比如如何在周春芽的多幅‘绿狗’里面,选择艺术性更强或视觉冲击力更大的作品,就是见仁见智了。”

王艺称自己为“收藏者”,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戏言自己经常在别人认为莫名其妙的时候做一件更“莫名其妙”的事情。在艺术领域,他没有功利的想法,包括时代美术馆的筹建,一直都是他的愿望,办馆过程中,兴奋、苦恼、高兴、沮丧同在,“我更像是票友在玩一把”。谈及收藏体会,他笑言,“别人都是在捡漏,我更像是交学费的”。

王艺说:“对待收藏要思辨来看,凡是所谓的问题都蕴含着解决问题的冲动和创造力,凡是形势 大好的机遇和时势也总潜藏着我们难以预料的风险,对待问题与机遇的认识,需要智慧和理性。居安思危、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品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基本价值观。”

享受与艺术相关的生活方式

乔志兵(收藏家)

收藏,是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这是乔志兵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收藏艺术品,艺术也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闲暇之时,他会经常光顾各种艺博会,游走于世界各大美术馆,乐此不疲。

谈及个人收藏,乔志兵说这取决于个人的趣味和爱好。他在购买作品时,对艺术家的要求很高,然后再挑选满意的作品。目前,他的藏品已有百余件,主要是关注与自己生活经历有关的作品,以雕塑居多,包括安东尼·格穆雷、宫岛达男等的作品。但他在收藏中不局限于作品的材质,而是主要看艺术家所传达的思想。当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时,他会与创作作品的艺术家接触,交流后逐渐成为朋友。他一般会持续关注他认为有“才气”的艺术家,而且每年都会购买他们的作品。所谓有“才气”的艺术家分很多种,乔志兵说:“我理解的是一种大智慧,而非小聪明。过眼多了,自然能区分好坏。”

收藏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基本上每个月都会买作品,所以,市场行情的好坏对他影响并不大。在他看来,2008年金融危机,藏家的可选择性反而更大,能买到很多难得的好作品。乔志兵认为他的收藏,包括整个当代艺术的收藏,还处于初级阶段。他说当代艺术从市场形成到现在才短短几年,甚至谈不上收藏脉络,藏家会随着艺术家的成长不断增加、调整自己的藏品,“寻找能收得着,藏得住的艺术作品”,多年以后会自然形成一定的脉络。

对于自己的藏品,乔志兵毫不吝啬,经常会有人找他借作品参展,他喜欢把藏品展示给大家,喜欢把艺术作品放在公共空间,让公众参观分享艺术。

收藏只选绩优股

张兰(俏江南董事长)

张兰是收藏当代艺术比较早且前卫的收藏家之一。她似乎把企业经营中的开拓精神付诸于当代艺术的收藏,其关注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不同媒材。“它们能带给人们一种洒脱、自由、极其个性的精神,仿佛透露给我们很多‘未来性’信息,好的作品融入了艺术家的力量和思想。”在秋色宜人的午后,她静若秋水般描述着自己的收藏体验。她强调,既是“当代”,就应该具备一种引领和创造性的姿态。

目前,她大约拥有两三百件当代艺术藏品,其中不乏国内外的名家名作,包括达明·赫斯特、安迪·沃霍尔、白南准、黄永平、陈真、徐冰、蔡国强、方力钧、周春芽、张晓刚等艺术家的作品。她的收藏比较“随性”,没有专业的艺术品经纪人,完全依靠自己的直觉和对艺术的理解,她会综合考虑艺术家的艺术造诣、修养和作品的文化内涵等因素。在她看来,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便决定了一个收藏家的收藏脉络,其中独到的眼光尤为重要。以达明·赫斯特为例,张兰收藏了他的《药片》、《手臂》等作品,包括最近收藏的《手术刀》,她看好作品中传递出的“力量感”,认为整个作品无疑具备前瞻性。

“如果把艺术品比作股票,我看不准潜力股,只选绩优股。”她笑言。其收藏标准有三:选择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作品;首选艺术家的精品之作;对于优秀的高产艺术家,她会限定购买作品的数量。看似简单的评述,其实背后做足了基础功课。“有影响力比较优秀的艺术家,我会关注其近10年作品价格的走向、变化,并对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可见每件藏品都是由张兰精挑细选而来。

张兰的藏品主要通过拍卖购得,整体而言,外国艺术家的作品较多。通常,国外的拍卖预展她都会亲自去看,中意之作则志在必得。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她购买了大量作品。但由于艺术品市场欠成熟,艺术行情未免“疯狂”,失掉理智后无法自控,张兰心痛作品被抛到天上扔到地上的境遇,“那是对艺术的亵渎”。所以,她现在就不太关注国内市场。张兰说世界的“创造”之关键不是市场,而是艺术,其带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源自于艺术家思维的无限自由度,也正是艺术家的伟大之处。她郑重地说,“艺术家值得被崇拜”。

收藏是当今理财的一大途径。但市面有陷阱,业内人物唤醒,收藏要有三戒:一戒冲动,二戒侥幸,三戒轻信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如今瓷器、玉器、铜器、书画到家具、邮票、货币、钟表、照照相机、老照片,纷纷进入了收藏者的视野。藏品的价值也一路上扬。一本上品“奴才书”从几十年前的几角钱炒到过万元。一件元青花瓷器,动辄以数上万或上千万元成交。历史早已证书,收藏的高境界是无私无我,为国家保护财富,为人种传承文化。理清自己的收藏脉络,做好自己的心中的收藏家吧!

Copyright © 2012 景德镇市传统粉彩瓷研究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jdzcyjyx@163.com  赣ICP备19012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