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作为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繁荣于乾隆。它以笔意隽逸、粉润柔和,格调高雅、题材喜闻乐见,备受人们的喜爱。
粉彩瓷器创于清康熙(1662—1722年)晚期景德镇御窑厂,是在中国古代的釉上五彩工艺基础上,结合西方引进的珐琅彩工艺技法,经过工匠的巧妙融会,在烧好的胎釉上用玻璃白打底,将各种彩“粉化”后,使彩料调配出或深或浅的颜色。
康熙粉彩折枝花纹水丞
早期康熙的粉彩瓷文饰和施彩的风格简朴,线条细柔,色彩粉润,其画面突破器物结构的局限,把彩瓷工艺提高到了新高度。
康熙粉彩花蝶纹盘
雍正(1723—1735年)一朝虽仅13年,但制瓷成就却达到了清代官窑的历史高峰。粉彩工艺在康熙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彩色出现浓淡分明的不同层次,温润、柔和、明快,画面富有立体感。
雍正粉彩过枝桃树纹盘
雍正粉彩淡雅柔美、造型规整、色泽艳丽。帝王对粉彩的偏爱,使得器物无论从造型、胎釉和装饰图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质量之高、工艺水平之精湛,令历朝都望尘莫及;彩料提炼之纯净、施彩及洗染技法之精确熟练、绘画之生动绝无仅有。
雍正粉彩人鹿纹梅瓶
乾隆(1736—1795年)一朝60年,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粉彩成为彩瓷的主流,朝更富装饰性和繁缛富丽的方向发展,其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图案新颖,尤为突出的是工艺精巧,几近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乾隆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此时出现了许多以多种艺术手法,模仿各类工艺品及动植物的“象生瓷”,做到了惟妙惟肖,准确地表达出所仿物品的色感和质感,使粉彩瓷器在乾隆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繁荣景象。
乾隆粉彩婴戏瓶
作为“陶瓷王冠上的明珠”,粉彩瓷以它高贵的出身,富丽堂皇的形象在景德镇彩瓷中独树一帜,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