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茶说》中言:“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在景德镇见过美妙的青花、粉彩和水点桃花等名瓷后,觉得很少有比这些茶具更为精洁的了,用优质景瓷沏茶,茶为之生色似也在情理中了。
青花瓷,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一千多度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等特点。早在元代,景德镇湖田窑的青花瓷工艺已十分成熟。明代的青花成了中国瓷器的主流。到清康熙,青花发展到顶峰,堪称完美。
古时青花令人销魂,我辈大多只能观赏而已。青花新瓷中的精品,倒还可购之把玩。几年前去景德镇,在五光十色的绚丽景瓷中,见到一件仿古青花茶盖盅,缠枝莲花纹,清幽典雅,仿得圆润得体,十分喜欢,就买了下来。梁实秋曾说“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红楼梦》中写栊翠庵品茗,也多有盖盅茶具的描写:“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上,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
王辉《高仕途》
在景德镇,我们看到汪淑珍的壶,也激动了好一阵子。她的壶以青花和青花釉里红为主,极富民族韵味和文化气息。她陈列在雕塑瓷厂展厅橱窗里的壶,虽小,却件件精致,造型简洁,清秀典雅,有一种女性特有的艺术魅力。
“轻抬素指慢拂弦。曲飘然,夜含烟。郁金堂浅,暗影画帏帘。望断天涯无去处,风不解,雨绵绵。小楼残梦锁经年。楚河寒,冷茶轩。空了胭脂,倦怠碧罗衫。紫陌红尘谁看透,一个字,几生缘。”这首《青花瓷》,我至今不知谁人所写,每每手执青花小壶,品着上好的铁观音茶,就像进入这词中意境,冷寂、清远,令人回味。
景德镇的粉彩瓷也很美。粉彩瓷是一种在瓷胎釉上彩绘后再经低温烧成的瓷器,在雍正、乾隆年间达到了很高水平。用粉彩瓷作茶具也不少。我们家有一把爷爷留下的直筒壶,就是粉彩瓷。那壶论年份应是晚清的,壶高15公分,壶底直径13公分,不算精致,瓷上的画却极生动。壶壁绘有渔樵耕读五人,一老翁正在垂钓,笑容可掬,后面一年轻樵夫和耕者正满怀期望地等待鱼儿上钩,渔翁膝下一儿童在读书,另一儿童则手抚鱼箩等待收获。四周绿柳桃花岸石清流,春光明媚。左边两行小字虽已模糊,内容仍依稀可辨,大意是渔翁钓鱼樵夫取,与友共享,落款为“余剑守于珠山”。背面草书“客来茶当酒,江西永鑫福写。”壶底有火红印记。记忆中,在我年少时,每年夏天母亲用那直筒壶盛放凉开水。每每我们嬉戏之后,感到口渴,便会爬到椅上,半身趴在八仙桌上,直接把汗滋滋的嘴凑到壶嘴上,咕噜咕噜地牛饮般喝掉半壶。
我还有一套叫“水点桃花”的茶具。“水点桃花”的绘制技法是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先生所创造,刘雨岑早年受华绘画影响,中年深得任伯年、新罗山人绘画精髓,逐形成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他借鉴中国画的写意,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湿不流,干不枯”,下笔准确轻捷,桃花疏密有致,浓淡相宜,色彩鲜艳饱满,花瓣娇嫩欲滴。一枝桃花,清丽纤巧,俊秀飘逸。其子刘平得父真传,设计的“水点桃花”曾让毛泽东非常满意,“水点桃花”从此被称“毛瓷”,亦称“红色官窑”。用这类茶具泡茶,里面是嫩绿的茶芽,外里是红得灿烂的桃花,互为映漾,那茶水便春波涟漪,能不美吗?
无论青花、粉彩、还是“水点桃花”,用景瓷泡茶,嫩叶素盏,水在其间萌动,恰如伊人在水一方。美哉,景瓷。